农民日报看重庆|铜梁:“高标准农田+”成乡村振兴“助推器”
作者:袁婧 许金宝
文章来源:农民日报发布时间:2025-10-16 09:29:25近日,笔者走进重庆市铜梁区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区域,一派繁忙而喜悦的景象。作为农业大区,铜梁区高度重视农田基础设施。近年来,该区引入国企中建四局,以EPC(工程总承包)模式承接区内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,建设规模7361.68公顷,覆盖侣俸镇、少云镇、平滩镇等28个镇(街道)36个行政村。并在建后运营中,打造现代农业产业,形成“产业+EPC”的发展方式,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及现代农业产业项目,不断改善当地农田生产条件,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。
项目区地形复杂,旱地水田交错,灌溉系统不健全,曾面临土地规整阻力大、建设资金分散、农田设施维护缺失等问题。中建四局与当地政府深入合作,从项目投资到规划设计,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到开展产业运营,对农田进行“改大、改水、改路、改土”的全方位改造,实现了农田的宜机化、水利化、生态化,探索出一条“合理的资源整合+高效的管理模式”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运营实践路径。
高标准农田在改造后的前三年,土地属于地力恢复期,种植收益难以覆盖成本,影响运营单位积极性。对此,项目团队积极统筹资金,开展养殖、特色经济作物等产业扶持,提前制定种植计划,统种统收,对农资、农机和农服费用先期投入,保证农业运营持续稳步推进。
对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的后期运营,中建四局通过整合资源,打通产业链上下游,开展订单种植,与重庆供销社线上线下销售平台联合打造“当季鲜米”特色品牌,提前锁定采购订单,支付定金,并以农药、化肥等物资换购谷物,降低产业运营压力。对特色养殖(稻鱼稻虾)、特色经济作物种植(红缨子高粱)给予酿酒厂家直购价收购、缩短销售链条等优惠条件,逐步支持乡村产业做大做强。
2025年,该区在少云镇试点开展扶持小龙虾养殖大户,利用冬季农闲养殖2000亩小龙虾,预计实现产值700万元;开展100亩稻鸭试验,采取稻鸭共养的生态模式,助力农户增产增收。经过改造,项目区内1223.52亩旱地成功转为水田,高山上的头茬大米喜获丰收。在产业联动与属地开发中,当地通过一二三产业联动进程,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铜梁,并整合地方红色资源开发农文旅项目,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,让老百姓富在家乡、乐在家乡。
项目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,修建提灌站8座、输水管网71.743千米、泵房14个、蓄水池17口、田间道路169条共计34.36千米,使得粮食产量提升了30%,农田宜机化率达到100%,田间道路通达度达到100%,农民收入显著增加。铜梁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及现代农业产业项目,已成为乡村振兴和产业致富的“助推器”。
编辑:李云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