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

文猛专栏|洋芋花开

作者:文猛

文章来源: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:2025-10-16 14:14:40

洋芋花开的季节是洋芋地最美的季节,更是乡村最有盼头的季节。

冬小麦一天天黄,麦穗中的麦粒却一嘴浆;豌豆荚如钱包一样鼓,豌豆却一脸青涩。这是乡村的春荒!

父亲翻遍家中每一个角落,想遍村庄每一片田地,洋芋花开的山坡是他最后的希望。

洋芋花开,那是春荒时节最踏实的花开!

找到开得最艳的洋芋花,找到长得最壮的洋芋株,找到感觉裂开了口子的土地,那是长大的洋芋传递的信息,手指轻轻刨开,洋芋就露出肚来。

我在一个春荒的时节出生,成为母亲第五个儿子。这是我的荣幸,却是母亲的苦难。我那排列开来势如楼梯的哥哥们让母亲的乳房干瘪,母亲已无法供给我足够的乳汁。

乡村替代乳汁的最好粮食是大米,玉米次之,小米再次,因为它们可以熬成糊状。农历四月的山野,最后的稻子、玉米、小米成了种子,在田地里发芽,家中不会有大米、玉米、小米。煮熟洋芋,捣成洋芋泥,和着母亲稀薄的乳汁,乳香混合洋芋香,传递到我身体的每一个部位。

我是母亲奶大的,也是洋芋喂大的。母亲说我还有一个洋芋娘,这是母亲的感恩。

“山坡石坷垃,红苕洋芋苞谷粑。”那时村里,到处都飘着这句民谣。这里面有抱怨,有无奈,更有刻骨铭心的感怀,我们永远记着是谁喂养了乡村。

在我们老家,所有庄稼中,洋芋是“出勤率”最高的庄稼。它一年播种两次,收获两次。春天播种的是春洋芋,冬天播种的是冬洋芋。在那缺吃少穿的年月,洋芋就这么贴心地喂养了我们。有洋芋种在地里,就有洋芋装在地窖里、盛在锅碗里,它存在在每一天的乡村烟火里。

洋芋相信乡村每一片土地。水田是稻子的,湿地是麦子的,厚土是玉米的,洋芋只能插花式地在山坡上零零星星的小块地中、地里的乱石堆里昂扬生长。它们从不嫌弃贫瘠的土地,只要有一丁点儿泥土,它们就能在大地上伸出两片核桃般大小的芽苗儿,长出我们期盼的洋芋株,结出白白胖胖的洋芋。乡村的小孩子有很多小名叫“洋芋板儿”“洋芋豆儿”“土蛋儿”“土豆儿”“洋芋花儿”……其实我们也是乡村土地里生长的洋芋,我们不会挑剔我们的乡村、我们的家庭、我们的土地。

每一座黄土屋里都有洋芋的清香,风一吹,一个季节过去;风一吹,一辈子过去。

从地窖里提上来的洋芋在竹筐里,母亲教会我们看准洋芋上的芽眼,小的洋芋一分为二,大的洋芋一分为三为四,每一个洋芋种子都必须有芽眼,这不是力气活,这是细心活。菜刀在木板上“咚咚”地响,白花花的洋芋种子铺满小院,很像早些年印刷厂那一个个铅字。它们就要走向山坡,在大地上完成乡村布置的年度作文。

切好的洋芋种子还得分为两类。一类是拌上灰粪,这是为那些陡薄的坡地准备的,挖好一个窝,撒下洋芋种,埋上土,等待发芽;一类是由我一块块按进哥哥们浇好粪水的土窝中,就像印刷厂的排字工人,有芽眼的一面朝上,每窝两片,这是平整的好地,好担粪,好浇粪,好让洋芋种的芽眼朝上。

电视剧《激情燃烧的岁月》里,石光荣一家在太阳底下、在山坡上翻地种高粱,这是石光荣感到最幸福的画面。母亲带着我们几兄弟在山坡上种洋芋,我们唱着歌,笑着揭露谁偷懒,互相在空地上追逐,那是让父亲和生病的爷爷老泪纵横的画面,那是母亲一生中到处讲述的画面,那是我们心中最温暖最柔软的画面。

据说,大地是最永恒的底片,当时的风,当时的阳光,当时的温度,都具备后,大地就立刻呈现出当时的画面,前提是,那一刻你刚好赶上。

梵高有一幅名画,叫《吃马铃薯的人》——一群底层的百姓,围着破旧的桌子,在昏暗得如马铃薯一般色调的灯光下,吃着热气腾腾的马铃薯,画中的意蕴和马铃薯一般丰富而漫长。

我们心中也有一幅画,这幅画应该叫《种洋芋的人》:零零星星的雪花,打满洋芋窝窝的土地,母亲在前面挖洋芋窝,哥哥们担着粪,一瓢瓢地浇到洋芋窝中,我将洋芋种一片片按进洋芋窝中。有别于《吃马铃薯的人》的昏灰、暗淡,我们的颜色是春天的颜色,是山坡上歌声不断、笑声不断的暖色。

那画面大地记着。哪怕风雨飘摇,哪怕四面透风,哪怕前路迷茫,有母亲在,洋芋就有窝,我们就有窝,我们就会生根、发芽,在大地上默默长出硕大的洋芋。

母亲挖出的洋芋窝就像印满方格的稿笺纸,还是那种没有空白行的满地格,玉米地、小麦地、高粱地总会间隔出一行地来,种些大豆、红苕,而洋芋地是铺天盖地、洋洋洒洒,它只讲述洋芋的故事、洋芋的收成,心无旁骛。

母亲打好洋芋的方格,我得一格一格放上洋芋种子,就像在大地上写作文。一格中洋芋种子放多了,会长出一丛洋芋苗,会因为没有足够的土壤而长不出期望的收成。一格中洋芋种子放丢了,会长不出期望的洋芋,那片空格就格外显眼,成为土地上的“白卷”。丢下洋芋种子,埋上泥土,眼前谁也看不出作文完成情况,几场雨下来,洋芋发芽,洋芋开花,开春的作文成绩,在大地上清楚显现。

在乡村所有的庄稼中,人们把种子撒进大地,总会捏着一把汗,悬着一颗心,收成是庄稼人最大的悬念。然而,洋芋不会。洋芋只要被种进土地里,总会有收成,它没有其他庄稼那么矫情。庄稼种进地里,大家总会告诉自己“不要担心”,其实担心就在那里,种庄稼就是这样,得看天、看地、看时运,而乡村从没有在洋芋面前说过担心的话题。

女儿五岁半的时候,不再想读幼儿园,想读小学。我请了女儿幼儿班的同学吃饭,给女儿一个升学的仪式感。

满桌菜上来,女儿一点都不高兴,喊来服务员,要点一个土豆泥。在我们记忆中从没有给女儿做过、请女儿吃过这种“土里土气”的食物。岁月流转,我们的血脉流淌着同样的洋芋香。

洋芋是我们乡村粮食的代表,我们的生长、我们的身份、我们的小名、我们的微笑、我们的荣耀,永远在洋芋淡黄的光芒之中。

一个搞农业种植的朋友,种过李子,种过梨,种过脐橙,要么雨水多了果子烂在树上,要么果子突然变异失去原来的口味,茫然无措之中让我出主意。我说,到我乡下老家去种洋芋吧!朋友一愣,居然真的到了我老家流转了几千亩土地种洋芋,其中自然有我家当年的坡地。播好种,施好肥,洋芋一定会有收获,当年投入当年丰收,不像种果树,收获还得漫长地等待,等到的还不一定是收获。朋友已经种了三年洋芋,名声大振,信誓旦旦地表示要成为永远的洋芋大王,种洋芋,发“洋”财,成为他自豪的显摆。

我自然也不断吃上了老家土地上长出来的洋芋。

洋芋,就这么实诚!

作者: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、重庆市万州区作家协会主席。


编辑:王雪

声明: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、七一网的作品,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,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;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