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济日报看重庆|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:以课程育人为引擎 铸就数学师范教育新高地
作者:杨江水 赵克全 刘立汉
文章来源:经济日报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0:34:22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以课程建设为抓手,深入开展数学专业CCME四维一体课程育人改革与实践,形成了具有师范特色、前瞻视野、育人实效的数学专业课程体系,为基础教育领域输送了大批兼具扎实专业素养、深厚教育情怀、创新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。
坚持铸魂育师,构建“学生中心、问题驱动”教学新范式
数学科学学院坚持以“铸魂育师”为引领、以“学生中心”为原则、以“问题驱动”为路径,全面推进课程教学改革。
一是思政融入,强化价值引领。通过课程组集体研讨,将数学文化、科学精神、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,实现价值塑造、能力培养、知识传授的深度融合,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。二是内容更新,突出前沿与交叉。采取集体备课、教研和教培等形式,对课程内容的科学性、创新性和高阶性开展深入研讨,通过设计系列针对性问题,激发学生的求知欲、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。三是立足需求,将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。课程体系既包含数学分析、高等代数等核心理论课程,又融入数学教学论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等师范特色课程,形成“学科基础+教育实践”的双轨培养模式。将基础教育改革的全新成果融入到《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》《初等代数研究》《初等几何研究》等桥梁课程之中,助力学生基础教育认知与创新实践。四是资源建设,支撑个性化学习。学院大力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,通过录制核心知识点微视频、开发典型教学案例、建设课程试题库等,形成了一批高质量、可共享的课程资源,为师生提供丰富便捷的学习支持。
通过系列改革,学院课程建设成果丰硕,《高等几何》获批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;《高等几何》《数学分析Ⅱ》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;《常微分方程》《数值分析》《抽象代数》等12门课程获批市级一流本科课程;《解析几何》等3门课程获批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。学生获各类学科竞赛省部级一等奖及以上1000余人次,参加东芝杯教学技能创新大赛获全国一等奖、参加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连续3届获全国一等奖,近2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蝉联重庆赛区第一名、全国一等奖,教育教学能力显著增强,师范生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。
知识图谱赋能,打造数学专业课程的ADDIE教学新形态
学院创新引入知识图谱技术,结合ADDIE教学设计模型,构建了“分析(A)—设计(D)—开发(D)—实施(I)—评价(E)”五环节闭环的智慧教学新形态。
一是分析A(Analysis):基于学情与人才培养目标,明确课程三维目标,厘清教学重点难点。二是设计D(Design):聚焦课程前沿与跨学科内容,设计课程结构与教学流程。三是开发D(Development):构建微学习单元,形成知识图谱、问题图谱、思政图谱,集成AI助教系统。四是实施I(Implementation):AI助教为学生提供学习督促、资源推送、答疑辅导等服务,教师根据学情数据调整教学策略,实现因材施教。五是评价E(Evaluation):建立多元过程性评价体系,通过数据反馈持续优化教学。
知识图谱与AI技术的融合,不仅拓展了课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,更实现了“教”与“学”的双向赋能。教师可借助系统数据精准掌握学情,优化教学设计;学生则可获得个性化学习路径,在“练—学—测”循环中夯实基础、提升能力。这一模式已在多门课程中推广应用,并逐步拓展至理工科相关专业,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智慧教学经验。
展望未来发展,迈向数学师范教育新高地
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以“立德铸魂”课程文化育人(Culture)、“前沿融入”课程内容育人(Content)、“学生中心”课程教学方法育人(Method)、“过程评价”课程评价育人(Evaluation)的“CCME四维一体课程育人模式”为核心,通过“铸魂育师+智慧教学”双轮驱动,实现了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与协同提升。
新时代新征程,学院将围绕“一流党建、一流学科、一流专业、一流人才、一流成果、一流管理”目标,以更高标准深化课程建设改革、以更实举措赋能教师发展、以更优资源服务学生成长,推动CCME模式在更多学科中推广应用。通过多措并举齐发力,着力打造更具适应性、创新性的数学师范教育体系,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、培养新时代“大国良师”贡献智慧与力量。
编辑:李云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