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靖平专栏|读历代守廉奉公人物系列故事感怀诗词①
作者:王靖平
文章来源: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4:58:15七律·不贪为宝 以廉却玉
——题春秋宋大夫子罕
宋卿贤僚守清操,
珍宝盈庭意不挠。
掷却千金言自正,
秉持一志品尤高。
解危更遣乡中宿,
济困还教玉里膏。
莫道贪泉能易性,
大夫美誉万年牢。
(平水韵)
注:春秋宋大夫子罕的故事
春秋时期,宋国大夫子罕以清廉闻名。一日,有人捧着一块无瑕宝玉登门,称此玉经玉匠鉴定为稀世珍品,价值连城,愿双手奉上。
面对贵重宝玉,子罕却断然拒绝,正色道:“你以宝玉为宝,可我心中的‘宝’是‘不贪’。若我收了你的玉,你失了宝玉,我失了不贪的本心,咱俩都丢了最珍视的东西,不如各自守住心头宝。”
子罕不仅坚守廉洁底线,更体恤献玉人的处境——他担心对方携带宝玉赶路,易遭盗匪觊觎,危及性命。于是,他派人将献玉人安顿在乡里暂住,又请来专业玉匠将宝玉精心雕琢后变卖,最终让献玉人带着变卖所得的钱财,平安返回故乡。
子罕“以不贪为宝”,既守住了为官的清廉操守,又以仁心化解他人困境,其廉洁与体恤兼备的品格,成为后世为官者的典范。
七律·寝丘遗廉 藜牖清风
——题春秋楚相孙叔敖
楚相怀公守鞠躬,
身居宰辅袖清风。
茅檐避雨甘蔬食,
素服承家远货戎。
遗诫慎辞膏壤赐,
深谋独择寝丘东。
千秋廉德传芳誉,
智济苍生万古崇。
(平水韵)
注:春秋楚相孙叔敖的故事
春秋时期,孙叔敖任楚国令尹(宰相),虽身居高位,却始终以清廉自守,堪称为官典范。
他辅佐楚庄王期间,政绩卓著,却从不为己谋私。家中住房为藜茎编窗的简陋房屋,仅能遮风避雨,日常饮食也多是粗茶淡饭,妻儿衣着朴素如平民。有人劝他为家族积累财富,他却道:“为官者当以百姓福祉为重,若贪图私利,便是辜负君主信任、百姓期盼。”
孙叔敖临终前,更是将廉洁品格贯彻到底。他告诫儿子:“楚王曾想赐我肥沃封地,我始终推辞。你日后若受封,务必选择偏远贫瘠的寝丘之地。”众人不解,他解释:“肥沃之地人人争抢,易引发纷争,难以长久保有;寝丘之地因‘不祥’之名无人觊觎,子孙方能安稳居住,避免因财货招来祸患。”
其子遵父遗愿,果然在寝丘安稳传世。孙叔敖一生清廉奉公,既以才智辅佐楚国强盛,又以远见为家族避祸,其“不贪富贵、善谋长远”的廉洁智慧流传千古。
(作者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,重庆市文史书画研究会诗词专委会会员)
编辑:李云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