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每日电讯看重庆|高新区:“鱼菜共生AI工厂”打造山地农业新范式
作者:吴燕霞
文章来源:新华每日电讯发布时间:2025-10-21 09:36:38
在位于重庆高新区白市驿镇的一处玻璃幕墙“厂房”里,藏着极具“未来感”的工厂——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打造的“鱼菜共生AI工厂”。
走进工厂,直径6米的圆形鱼池里,鲈鱼、鳜鱼在清水中划出银弧;5米高的旋转栽培架上,生菜、苦苣正随着“摩天轮”的节奏享受“日光浴”。AI实时调控溶氧、pH值,让鱼和菜所处的环境时刻保持适宜状态。鱼粪经处理后转化为水溶性肥料,精准输送给蔬菜;蔬菜吸收后的清水再回流鱼池,实现了零排放循环。
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李东升介绍道,在这里,一个鱼池占地仅0.05亩,平均6个月就能产出7000斤鱼,养殖周期相比传统模式缩短了一半,产量更是提升了15倍。同时,生菜、苦苣、芹菜等水培叶类菜也收获颇丰,一年可收获8至12茬,每平方米的蔬菜年产量高达50公斤,是传统种植方式的5倍以上。
为实现这样的成效,整个科研团队历时10多年,研发了一系列关键技术:打造“一主两辅”水处理工艺核心系统,可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全方位监测;研发智能投料装备,实现作业过程自动化,大幅提高生产效率;打造出蔬菜全流程生产作业系统,从播种到收获给予蔬菜悉心呵护。
重庆的地形以山地、丘陵为主,耕地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。鱼菜共生模式既不与粮食生产争夺土地,又能实现养殖尾水的零排放,这不仅有效解决了传统农业中争地的矛盾,保护了珍贵的耕地资源,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。
10多年来,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在鱼菜共生技术研发中累计承担20余项国家级、省部级科技项目,拿下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、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等多个奖项,授权专利70余件,还建成“国家数字农业区域创新分中心(西南)”等多个科研平台。目前,该成果通过“科研+EPC+运维”模式,在重庆高新区、忠县、梁平等地建起多个大型智能工厂。同时,规模小、造价低的“微工厂”特别适合丘陵地带农户,也已在梁平、合川等地推广试点。
这一模式不仅破解了重庆渔业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难题,更让“养鱼不换水、种菜不施肥”的绿色愿景照进现实。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副所长郑吉澍表示:“接下来,我们将继续优化技术,让更多‘微工厂’走进农户家,让科技赋能农业。”
编辑:王柏林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