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

七一时评|在“三问”中践行为民情怀

作者:许小庆

文章来源: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:2025-10-21 10:33:14

民之所望,政之所向。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便与人民血脉相连,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。新时代新征程,党员干部唯有坚持问政于民、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,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尺,才能真正把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,赢得人民衷心拥护。

“知屋漏者在宇下,知政失者在草野”,问政于民,方得治理真章。政策举措的生命力,在于其能否精准回应现实痛点。若闭门造车、凭经验决策,极易陷入“政策悬浮”的困境。党员干部须摒弃“一杯茶水二郎腿”的官僚作风,练就“望”民情本领,主动拆除“心墙”,以“板凳会”“院落恳谈”“线上直通车”等多元渠道,深入田间地头、工厂车间、市井小巷,让政策制定与评估过程成为民意的“回音壁”。唯有真诚聆听群众对政策落实的“吐槽”、对公共服务的“打分”、对未来发展的“愿景”,方能校准政策航向,使每一项决策都如阳光雨露般精准滴灌民生沃土,让治理效能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增量。

“些小吾曹州县吏,一枝一叶总关情”,问需于民,乃解民生锁钥。群众的急难愁盼,往往隐藏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褶皱里。若满足于宏大叙事,必然与真实需求失之交臂。党员干部须怀揣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,将“问题清单”转化为“行动指南”。要以“解剖麻雀”的细致,聚焦就业增收、教育医疗、养老托幼、人居环境等群众牵肠挂肚之事;更要以“钉钉子”的韧劲,推动资源向民生洼地倾斜,攻坚“老大难”、疏通“中梗阻”。当老旧小区焕发新生、乡村道路畅达四方、看病求学不再忧心,“一枝一叶”的深情方能化为万家灯火的暖意,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就在身边。

操千曲而后晓声,观千剑而后识器”,问计于民,可汇发展江海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,基层蕴藏着取之不竭的智慧宝藏。若固守“官智”优越感,无异于自缚手脚。党员干部当以“空杯心态”甘当小学生,善用“议事长廊”“乡贤智库”“金点子征集”等平台,将群众在田间地头摸索的“土办法”、在车间班组实践的“微创新”、在社区治理中总结的“好经验”,视为宝贵财富加以吸纳转化。从家庭联产承包到“枫桥经验”,历史一再证明:尊重群众首创精神,方能激活基层治理的“一池春水”,汇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磅礴伟力。

“三问于民”,是方法,更是立场;是路径,更是初心。它要求党员干部永葆“俯首甘为孺子牛”的公仆情怀,在问政中校准方向,在问需中找准靶心,在问计中汲取伟力。唯有如此,方能把准民生脉搏,让每一项决策、每一次服务都如春风化雨,精准浸润群众心田,在党和人民之间架起坚不可摧的连心桥,在新时代的答卷上写下无愧于民的光辉篇章。

编辑:罗欣

声明: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、七一网的作品,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,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;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