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学谋划“十五五”系列评论⑤|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
作者:王雪
文章来源: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:2025-10-21 14:49:15中共中央政治局2025年9月29日召开会议,对“十五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“六个坚持”的要求,指出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,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更好发挥政府作用。

“过去开一家小餐馆,要跑好几个部门,现在一套材料、一次申请,就能同步拿到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。”在重庆市渝中区经营面馆的王先生,谈起“十四五”期间的办事体验十分感慨。
这份便利,源于重庆构建的“渝悦易企办”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:通过流程再造,将企业开办、变更、注销等整合为标准化“服务包”,让32万户经营主体享受到准入准营“同步办”的改革红利。这样的基层实践,是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、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生动缩影。目前,重庆新设企业一日办结率达到99.99%,全程网办率高达99.61%,经营主体总量增至383万户,创业创新活力在持续优化的环境中不断迸发。
从重庆一域放眼全国,还可以看到,在世界经济深受“不确定性”困扰的背景下,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稳健向上的发展轨迹。一边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——世界经济低迷、疫情冲击深远、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;而另一边,中国经济总量接连突破110万亿元、120万亿元、130万亿元大关,五年增量相当于再造一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。从一域之变看全局之稳,我们不难发现“十四五”时期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核心逻辑: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同频共振、协同发力。
什么是有效市场?主要是指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。
什么是有为政府?指的是强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,做到有所为、有所不为,该放给市场的放足放到位,该政府管理的管好管到位。
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,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,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关键所在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在进一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,我们统筹推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,推动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、更有效率、更加公平、更可持续、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,为破解政府和市场关系这道经济学世界性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。展望“十五五”,我们将继续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,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更好发挥政府作用。
让市场更有效,核心在于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,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。”在健全的市场体系中,企业能随供求变化灵活调整,消费者能依价格自主选择,优胜劣汰机制倒逼创新升级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,企业净增1999.9万户,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.6万户,企业信用指数持续提升。在重庆,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40%的固定资产投资、50%的税收、60%的GDP、80%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量和90%的新增就业,展现出“45689”的强劲活力。面向“十五五”,我们需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,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,全面完善产权、市场准入、公平竞争等基础制度,破除制约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,促进商品和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,让价格机制、竞争机制、供求机制更充分地发挥作用。
让政府更有为,关键在于精准发力,补足市场短板。市场不是万能的,在公共产品供给、外部性矫正、风险防范等方面容易“失灵”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政府作用在维护秩序、保障安全上充分显现,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查办各类违法案件483.2万件,处理投诉举报8902.8万件,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17.1亿元,筑牢了民生安全屏障。重庆通过“沙盒监管”模式对大数据、区块链等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,建立消费维权服务站2112个,并投入1.16亿元改造学校食堂硬件,以“互联网+明厨亮灶”守护校园食品安全,体现了政府监管的力度与温度。步入“十五五”,政府需进一步明晰行为边界,聚焦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领域精准施策:强化在基础研究、公共卫生、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主导责任;完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,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;加强跨周期设计和逆周期调节,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,为市场运行营造稳定、可预期的宏观环境。
“无形之手”与“有形之手”的协同,考验治理智慧,重在动态平衡。当市场活力不足,政府应做“减法”,通过简政放权、减税降费为企业松绑;当市场出现失序,政府须敢“管”,保证市场经济平稳有序运行;面对国家重大战略,政府要善“引”,通过规划引领和政策激励引导资源集聚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这种协同在全国体现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健全与反垄断法的修订,有效防止了4218件阻碍要素流动的政策出台。在重庆,则表现为“渝悦易企办”服务体系与川渝协作的深化,企业开办时间压缩、17条区域市场一体化举措全国推广,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带动322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。“十五五”期间,还需进一步健全市场与政府协同机制,促进宏观政策与微观感知相匹配,监管行为与企业需求相对接,形成“放得活、管得住、服务优”的治理新格局。
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结合,不仅是理论命题,更是中国发展实践的鲜明底色。推动“两只手”更好结合,是一个止于至善的过程。只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,把该放的放彻底、该管的管到位,让“有形之手”与“无形之手”相得益彰,就一定能推动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、行稳致远。

编辑:王雪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