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

重庆奉节大树镇:党建牵线社会化服务 无人机“飞”入田间解农忧

作者:张琴 文章

文章来源: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:2025-10-22 16:55:24

金秋时节,阳光洒满重庆市奉节县大树镇大树村的田野,成片的甜玉米迎来了采收季,无人机在低空灵活盘旋,一筐筐刚采摘下来的新鲜玉米被精准吊起,平稳地运往田边农户家中——这高效运转场景的背后,是村党组织牵头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团、破解农户难题的生动实践。

在田间的操控台前,无人机操作员孙勇正全神贯注地盯着手中的平板,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田间点位、运输路径、装载重量等各项数据。他手指轻轻滑动,不断调整着无人机的飞行参数,确保每一次运输都精准无误。

“这台无人机的载重量可达80公斤,往返运输一趟不到2分钟,每天大概能运送10000多公斤,续航能力也能满足田间作业需求,一天的总运营成本只要1000多元。”孙勇介绍道,与传统的人工搬运相比,无人机运输不仅能节省一半以上的劳动力,大幅降低农户的人工成本,即便遇上阴雨天气人工无法正常作业时,无人机也能正常起飞运输,不耽误玉米的采收进度。

这样高效便捷的采收运输模式,并非少数种植大户才能享受的“专属福利”,而是大树村党支部依托村级社会化服务体系,为全村农户量身定制的“科技助农套餐”。大树村党支部书记刘海云坦言:“起初在村里引入无人机运输服务时,农户们的态度并不积极,还存在不少顾虑。种植大户担心设备租赁、人员操作等各项成本过高,投入产出比不划算;而小农户则普遍认为自家种植面积小,地块零散,无人机运输‘用不上’,也担心服务费用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。”

为破解这些难题,刘海云主动扛起责任,牵头联动外部技术服务提供商、村内农机能手,整合无人机、农耕机等先进农业设备,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团。党支部组织村干部和党员深入了解每一位农户的需求,对村里的零散地块进行“拼单”整合,形成规模化作业区域。除此之外,刘海云主动与技术服务提供商协商谈判,成功将无人机采收运输服务价格压低至0.2元每公斤。

“我们专门算过一笔账,传统模式下运输一亩玉米,光是人工费就要200多元,而且在搬运过程中,玉米果穗容易受到碰撞、挤压,损耗率大概在10%。现在通过村里的社会化服务,无人机采收加运输一亩地总共只要150元,成本直接降低了近四分之一,同时损耗率还能控制在5%以内,大大减少了农产品的浪费,提高了农户的实际收益。”刘海云给农户们算了这样一笔清晰的“经济账”,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了科技服务带来的实惠。

“以前收玉米,最愁的就是运输。我得雇3个人,用三轮车一趟趟往家拉,单程就要20分钟,一天忙下来顶多能运1000公斤。现在有了无人机‘空中带货’,10分钟就能把一亩地的玉米全运完。”村民黄文安看着刚从无人机上卸下来的玉米,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欣喜,语气中充满了认可。

这种“党支部搭台、服务组织唱戏、农户受益”的创新机制,既是破解“科技落地难、农户受益少”的有效路径,也是激活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,彻底打破了科技与农户之间的壁垒,让先进的农业科技真正走进了寻常农户的田间地头,成为助力农业生产的“好帮手”。

大树村的实践,是农业社会化服务向村级延伸、向农户下沉的生动缩影,为全镇的科技助农工作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。

接下来,大树镇将进一步完善村级社会化服务体系,不断拓展服务领域。除了现有的无人机采收运输服务外,还将引入病虫害智能监测系统,实时监测田间作物的生长情况,提前预警病虫害风险,实现精准防治;同时,建设农产品预冷保鲜仓储设施,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,帮助农户解决农产品储存难题,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,让“从田间到餐桌”的每个环节都有科技加持,全方位助力农户增收致富。

编辑:周莉

声明: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、七一网的作品,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,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;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