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·新能源汽车产业
民生账本•“十四五”里的重庆烟火①|张瑞平的“黄色法拉利”换了“绿牌”
作者:汪茂盛
文章来源: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:2025-10-22 20:18:30编者按:小账本连着大民生,上面每一个数据的变化,都是中国这五年、重庆这五年宏大发展叙事的微观呈现,更清晰照见老百姓“十四五”期间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惑。
在“十四五”即将收官,“十五五”蓄势启航之际,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跳出传统报道视角,以账本为切入点,推出“民生账本·‘十四五’里的重庆烟火”系列报道,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、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、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四大方面,组织记者深入生产生活一线,记录政策温度如何浸润万千家庭、发展红利如何转化为百姓脸上的笑容。

【经营账本】
每月节省近1000元能耗费用,增加近1000元经营流水,增加1小时灵活时间
【行业账本】
每辆新能源出租车购车价减少1万元,全市新能源出租车更换率已达77%
2025年10月9日上午10点半,国庆假期后的第一波早高峰渐缓,重庆市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第四分公司驾驶员张瑞平,来到重庆市交通执法总队直属支队的司机志愿服务点,饮茶休憩。
门外,停着的正是他9月份刚换的新能源出租车“长安欧尚520”。这身熟悉的亮黄色涂装,与司机精湛的车技一道,构成了重庆出租车“黄色法拉利”的独特名片。
1991年入行以来,张瑞平驾驶着“黄色法拉利”穿梭于山城的大街小巷,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。
“我工作生活上最大的变化,发生在这5年。”张瑞平感慨。这种改变,得益于“绿牌”巡游出租车的普及。
这场“绿色”变革,源自重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赛道上的布局与深耕。从规划设计到产业扶持,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广,一股强大的“绿色”动能,驱动着这座城市从制造重镇向智造重镇加速转型。

“绿”换红利,每天多赚一小时
2021年9月的一个晚班,张瑞平首次与他的“绿牌”伙伴“见面”,那是一辆宽敞、智能的“吉利睿蓝枫叶80V”。上车、落座,当他习惯性地去开车灯时,车辆自适应灯光已悄然亮起,自动驻车、倒车雷达、空调自动调节等智能功能让他惊喜连连。更令他欣慰的是,新能源汽车实现了他长久以来的梦想——驾驶自动挡出租车。
“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梦,是所有出租车司机的共同期盼。自动挡大大降低了我们的劳动强度,让我们能腾出更多精力,为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。”张瑞平说。
这个梦想的实现,是一路摸索出来的。
“2019年起,重庆开始新能源巡游出租车试点示范运营,补能采用充电模式。”张瑞平回忆,“光充电一天就需4个小时,对于我们出租车行业来说,时间就是金钱,这种模式显然行不通。”
出租车驾驶员的真实反馈,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。次年,新能源巡游出租车试点实行换电模式,同时落地长安、吉利等一批新能源汽车换电站。2022年,随着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与充换电基础设施财政补贴政策等出台,行业生态迎来了根本性改变。
“现在一两分钟就能完成换电,完全不影响工作。”张瑞平给记者算了笔账,以前每月气费大概要3000元,而现在每月换电费仅需2000多元,节省近1000元能耗费用。
更重要的是维护成本的降低。
每天抽出1小时检查维护车辆曾是张瑞平的工作习惯。更换新能源汽车后,省下的这1小时,他可选择继续工作增收,或下班休息陪伴家人。“新能源汽车没有发动机、变速箱等传统燃油车零部件,结构更简单,直接省去了大量的维护时间和成本。”张瑞平说,他的家人也对他的驾驶安全少了一丝担忧。
驾驶员的身心轻松,悄然转化为乘客的声声称赞。
“现在的出租车都这么好了吗?”“后备厢比以前大多了”……2025年国庆期间,张瑞平听到不少来渝游客的感叹。
新能源汽车动力足、噪声小,张瑞平的接单量也水涨船高。“乘客乘坐体验更好,回头客自然也多了。”他笑着说,如今每月流水比以前多了近1000元。
从手动挡到自动挡,从“趴窝”加气到极速换电,从腰酸背痛到一身轻松,张瑞平的改变,正是重庆出租车行业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同频共振的真实写照。当万千“黄色法拉利”陆续换上“绿牌”,它们不仅是城市风景线,更成为重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、书写高质量发展绿色答卷的重要助力。

“绿”动山城,串联产业生态链
9月刚换上“长安欧尚520”不久,张瑞平就接到通知,让他和其他驾驶员参与厂家召开的座谈会,反馈意见。
“厂家各部门负责人都来了,他们一条条记下大家的意见,逐条落实。”让张瑞平印象深刻的是,他们当场反映的“换电app上没有标明换电站卫生间的有无,导致驾驶员必须到现场才知道”这一问题,1个月不到,就得到妥善解决。
张瑞平拿起手机,屏幕上“巧克力换电”等几个换电app整齐排列。
“现在我驾驶的这款车续航里程为515公里。我和同事每天只需换电一次即可,完全不影响运营。”张瑞平点开app,换电站位置、距离、排队情况、站点有无卫生间等信息一目了然。
他手指向下滑动,屏幕随之滚动,显示可选择的换电站数量不少。
“现在换电站‘铺’得很快。”张瑞平说,他们在座谈会上提出的换电站布局建议,会迅速进入论证和落实阶段。
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,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。这种支持覆盖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链条,张瑞平所处的重庆市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正是获益者之一。
公司总经理陈正介绍,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补贴和营运补贴分别为5000元,合计起来,每辆车购车价能少1万元。这为他们的工作带来巨大助力,加上新能源汽车操作更便捷、运营成本更低等优势,越来越多驾驶员主动选择换车,张瑞平作为重庆“雷锋的士·红岩先锋队”市出租汽车公司党小组成员,更是率先响应。
截至10月中旬,全市新能源巡游出租车数量已突破1.1万,更换率达77%,预计到今年底可突破80%。
随着硬件设施的完善,配套服务也在同步升级。张瑞平对此感受颇深:“我们跑车累了,还可以到交通执法总队直属支队司机志愿服务点喝口茶、歇歇脚,遇到问题还能做法律咨询,感到非常温馨。”
政策支持的有力支撑、基础设施的快速布局、服务体系的协同升级等一系列改变,让张瑞平十分看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,还时常向家人谈起新能源汽车的优势。他说:“前不久我儿子主动说想购置新能源汽车,我们俩去不少门店逛了,打算购置一辆。”
这份从工作中建立的信赖,正悄然影响着张瑞平家庭的消费选择。
休憩结束,张瑞平启动车辆,同他的“新”伙伴,又汇入山城的车水马龙中。
【数读】新能源汽车产业
“十四五”期间,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20年的4.3万辆跃升至2024年的95.3万辆,汽车总产量从2020年的158万辆提升至2024年的254万辆,稳居全国省市前三;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.1%,工业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。

编辑:汪茂盛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