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

​王靖平专栏|读历代守廉奉公人物故事感怀诗词②​

作者:

文章来源: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:2025-10-23 10:04:14

七律·高居相位 安守清贫

——题春秋齐国贤相晏婴

陋巷栖身耻玉钟,

缊袍卅载傲霜浓。

辞封独守清贫节,

谏罪唯忧刖足凶。

能知民疾苦,

岂为己身供。

高风千古临淄道,

正把寒灯映素容。

(平水韵)

注:春秋齐国贤相晏婴的故事

晏婴(字仲,谥平,世称晏子)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,历仕灵公、庄公、景公三朝,辅政五十余年。他不仅以政治智慧闻名,更以极致的清廉俭朴,成为后世廉洁奉公的典范。

晏婴身居相位却安守清贫,生活简朴到令人惊叹。《史记》载其“食不重肉,妾不衣帛”,日常饮食无两样荤菜,家人也不穿丝绸衣物;一件狐皮大衣穿三十年,居所是闹市中低矮潮湿的祖宅。齐景公多次欲为他换豪宅,甚至趁他出使时强行扩建,他回国后却拆新宅复旧貌,称祖宅足以安身,且“近市”可体察民情,将节俭与民生关怀相融。

面对财富与封地,晏婴始终清醒克制。景公曾赏他千金与市场租税,他推辞不成便全数用于周济宗族、接待宾客,分文不取;景公欲封他六十座城邑,他直言财富过盛会滋生欲望、招致灾祸,坚守“利不可强,思义为愈”的原则,甘守清贫。

他的廉洁更成为治国谏君的利器。景公滥用刖刑,百姓多致残,晏婴以“踊贵屦贱”(假肢贵、鞋子贱)的巧妙回答,点醒景公刑罚过酷,使其收敛暴政。他以身作则的俭朴,也默默劝谏着追求奢靡的君主,践行“节欲则民富”的理念。

晏婴的清廉还具有强大感召力。其车夫因驾车而傲慢,车夫之妻以晏婴“身不满六尺为齐相却谦和”斥责丈夫,车夫幡然悔悟,后被晏婴举荐为官。这份谦逊克己的品格,让他成为跨越千年的道德标杆,赢得孔子赞誉与司马迁由衷敬佩。


七律·不恋王权 拒受万金

——题春秋君子吴国公子季札

辞鼎情同江汉长,

延陵玉品振纲常。

身居陋巷烟霞净,

剑挂孤丘草木芳。

赈粟曾倾千廪积,

却金未取半铢藏。

至今徐土清风在,

犹照冰心映八荒。

(平水韵)

注:春秋君子吴国公子季礼的故事

季札为春秋吴国公子,吴王寿梦第四子,其廉洁并非止于不贪财物,更在对权力、封地特权的主动克制,以“辞位拒封、简居守节”的一生,成为古代廉洁典范。

寿梦因季札贤德,临终欲传位于他,季札以“嫡长有序”为由固辞,甘为臣子辅佐兄长诸樊,拒权力之诱。诸樊继位后,定下“兄终弟及”之制,欲最终传位季札。待三哥馀眜去世,王位至季札,他再度坚拒,甚至离国隐居,以避继位之请,用两次“让国”,践行对礼法的坚守与对权力的淡泊。

吴王最终封季札于延陵(今江苏常州),他虽受封,却从不借封地之权谋私利。在封地治理中,他衣着简朴,饮食清淡,居所仅能遮风避雨,与普通士人无异。他常说:“封地是国君所赐,当为百姓谋利,非为己私享。”每逢百姓有难,他便拿出私产赈济,却从不动用封地赋税,更严禁下属为其置办奢华之物。

一次,邻国赠其百镒黄金,季札婉拒道:“我已受国家俸禄,足以度日,额外之财若受之,便是取非分之利。”始终以“不贪非分”为戒。其廉洁,不仅是对财物的克制,更是对权力边界的坚守,以“辞高位、守清贫、拒私利”的践行,成为春秋时期廉洁奉公的标杆,其德行流传千古,为后世所敬仰。

编辑:罗欣

声明: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、七一网的作品,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,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;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