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
民生账本•“十四五”里的重庆烟火② | 张莉的“加减法”
作者:许幼飞
文章来源: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:2025-10-24 07:33:00
【生活账本】
通勤支出降低:每月通勤成本节省近500元
亲子时间增多:每天增加1个小时亲子时间
【工作账本】
办企成本降低:跨省域货车通行证帮助每辆入渝川牌货车年均节约物流成本超10万元,节省运输时间500小时以上
企业入驻增多:产业园新增入驻企业20多家

2025年9月25日7时36分,张莉洗漱完毕,驾车从位于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的家里出发前往公司。
沿宽阔的南北大道一路疾驰,再拐入210国道渝北茨竹路段,转过几个弯,川渝高竹新区便出现在她眼前。只见这里道路平整开阔、标准化厂房整齐划一,而目的地——燕赵创新智能产业园就在川渝高竹新区一隅。
从家到园区,整个过程不过十余分钟。
“我之前本来在外打工的。”停好车,张莉望着车窗外的景象,思绪万千,“如果没有川渝高竹新区,没有这么多企业,我也不可能实现在家门口工作”。
2020年,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实施,川渝高竹新区正式设立,由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、大湾镇部分区域和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高滩镇、坛同镇部分区域组成。
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,它的诞生,不仅开启了区域发展的黄金5年,更悄悄改写了无数普通人的人生轨迹,张莉就是其中之一。
生活账本里的“加减法”
在张莉的记忆里,南北大道有着特别的分量。
她居住的地方离川渝高竹新区并不算远,只有十几公里,但在南北大道通车前,这段路却并不好走。
“以前弯多路况差,我还看见过车辆在拐弯时撞到护栏的情况。”张莉说。彼时,她开的是燃油车,因路况差油耗高,每月通勤油费高达600元,这在家庭开支中占了不小的比例。
不只是张莉,其他居住在重庆中心城区的同事也面临着类似情况。
“我们公司总经理住在重庆市九龙坡区,单边通勤时间接近两个小时,早上6点30分就要出门。”张莉说,“茨竹容易起雾,有一次因为雾大,她停车足足等了1个多小时,雾散了才敢继续驾驶。”
于是,穿梭于川渝高竹新区和重庆中心城区的人们,时刻关注着连接两地的主干线——南北大道的建设情况。
得益于川渝高竹新区的设立,南北大道建设按下“快进键”。
2021年6月,南北大道二期工程正式通车,将重庆中心城区至川渝高竹新区的车程,由一个半小时缩短至40分钟;2024年,三期工程建成通车,进一步畅通了区域脉络。
交通的改善,给张莉整个家庭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,她不仅每天可以陪孩子吃完早餐再出门,出行安全也更有保障。
2022年以来,重庆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,不断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,推出购车补贴等配套政策。
张莉也动了换车的念头,她仔细衡量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以及日常使用开销后,今年终于下定决心,将家里的燃油车换成了新能源汽车。
“按每公里电费0.15元算,每天往返30公里,电费才4.5元,一个月才100元左右。”张莉算了一笔经济账,每月通勤费用从之前的600元降到100元,节省了近500元,这让她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。

工作账本里的“加减法”
“跨省域货车通行证能帮每辆入渝的川牌货车年均节约物流成本超10万元,节省运输时间500小时以上……”作为燕赵创新智能产业园的客户接待工作人员,张莉的一天是忙碌的,不时会接到其他企业的入驻咨询电话。
几年下来,张莉心里有了一本清晰的工作账本,每次介绍产业园情况时,这些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政策她都能脱口而出。
而这样的忙碌,与5年前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。
燕赵创新智能产业园由四川燕赵置业有限公司打造。这是一家从事工业地产开发运营的民营企业,也是最早入驻川渝高竹新区的企业,那时这里还叫“高滩工业园”。
起初,高滩工业园并不被看好,燕赵置业发展缓慢,新的企业不愿意进来,甚至有企业萌生退意。
“那时候高滩工业园有一家做汽车配件的企业,老板在闲聊的时候直接跟我说,‘张莉,这边没有发展前景,我们准备搬走了’。”张莉回忆道。
5年来,高滩工业园的发展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而改变。
川渝高竹新区获批后,工业园被允许在权限范围内自主选择用重庆市还是四川省的政策。简单来说,就是哪边的政策力度更大、更符合园区需求,就可以选择适用哪边的政策。
这可是个新鲜事,也为园区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动力。
那时,张莉和同事们每天穿梭在田间地头测量土地,为园区扩建做准备,裤脚常常沾满泥土。
“有段时间老是下雨,土地被水泡得非常松软。一位同事在记录地块数据时,一条腿直接陷进了半米深的淤泥里。”张莉至今还记得,回到办公点后,大家围着老式烤火炉,看着同事沾满淤泥的裤子在热气中慢慢烘干,泥水滴在地上,晕开一圈圈印记,“现在回想起来,那段日子虽然辛苦,但特别有意义”。
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,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这里。5年过去,那家曾经准备搬离的汽车配件企业不仅留了下来,还扩大了生产规模。
从2020年只有零星六七家企业,到2025年超30家入驻,燕赵创新智能产业园入驻企业数年均增长率约35%。而目前整个川渝高竹新区已吸引200余家企业扎根,其中超60家汽车配件厂实现与重庆车企“隔墙配套”,成为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重要配套基地。
下午6时23分,上完一天班,张莉又驾车返回渝北茨竹。后视镜里,园区的标准化厂房渐次隐入暮色之中,而前方的南北大道正顺着地势起伏向远方延伸。
【数读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
5年前,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不足6.3万亿元,2024年,其地区生产总值已达8.7万亿元。5年来,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两个万亿元级台阶,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重由6.3%提高到6.5%以上。川渝两省市常住人口较5年前增加43.5万人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.1%,较5年前提升4.4个百分点。

编辑:曾敬
       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