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

七一时评|三维发力绘就超大城市治理新图景

作者:王柠怡

文章来源: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:2025-10-30 16:17:14

超大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“引擎”,承载着千万级人口的生产生活,既面临交通拥堵、公共服务紧张等共性难题,也存在治理场景复杂、群众需求多元等特殊挑战。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,超大城市治理须主动跳出“粗放式”思维定式,以精细化施策、科技化赋能、协同化发力的巧思破解治理堵点,让城市既有高效运转的“力度”,更有民生服务的“温度”。

以精细治理破难题,织密社区服务“民生网”。超大城市的治理难点,往往藏在背街小巷、市井深处的“微场景”中,老旧小区电梯加装、菜市场占道经营、农村垃圾分类,每一件“小事”背后都承载着群众的幸福感。一是推动网格精细治理,通过划分微网格,配备网格员、楼栋长,将其层层套嵌到基层治理中,编织“15分钟服务响应圈”,实现治理力量“沉下去”、民生问题“早发现”。二是激活社区闲置空间,通过改造废弃空地、楼道拐角,打造“口袋公园”“共享书角”等“微型活动场地”,对老旧小区停车场进行智能化改造,引入立体停车设备,缓解“停车难”,既盘活闲置资源,又为居民提供多元活动空间,让有限空间发挥最大效用。三是优化公共服务设施,针对老龄化形势,增设老年食堂、日间照料中心,解决“吃饭难、照护难”;针对双职工家庭,增加托育机构、社区学校;同时,推动医疗、养老设施与社区服务中心融合,打造“15分钟高品质生活圈”,切实提升生活便利度。

以科技赋能促升级,打造智慧治理“新标杆”。超大城市由有着人口众多、数据量大、治理场景复杂等特点,传统的“人海战术”已难以应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因此,运用好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技术,搭建基层智慧治理中心,成为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一招。科技赋能不是“炫技”,而是要通过技术创新,打破治理壁垒,让治理更高效、更精准。一是打造“城市大脑”中枢,整合交通、公安、城管、气象、应急等多部门数据资源,实时监测交通流量、空气质量、天气变化、公共安全等情况,及时发布预警提示,让城市治理更“聪明”。二是搭建“智慧社区”平台,为居民提供线上物业报修、邻里互动、紧急呼救等服务,增设电动车进电梯、独居老人安全、地下管道漏水等安全预警装置,让智慧治理更加便利群众生活。三是完善“一次办理”服务,进一步整合办事大厅服务窗口,打破各行业各部门间的数字壁垒,形成数据共享、资源互通,在优化政府服务基础上再优化、再提升,切实实现“数据多跑路,群众少跑腿”。

以多元协同聚合力,奏响共建共治“和谐曲”。在超大城市治理的棋局中,数子落才能全盘活,这就需要政府、企业、社会组织、居民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,形成“共建共治共享”的治理格局。一方面,探索“社区议事厅”“居民议事角”等议事协商机制,针对老旧小区改造、公共服务优化、文体设施完善等问题,邀请居民代表、商户、物业、法律顾问等共同商议,通过“民主协商”达成共识,避免“政府干、群众看”的尴尬局面。另一方面,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,培育或引入专业社工组织,与社区工作相融合,聚焦“一老一小一新”等重点群体,常态化开展老年关爱、社区养老、研学教育、托育陪护、暖心慰问等服务,充实政府公共服务的范畴。不断激发社会各界的多元治理活力,形成“人人尽责、人人享有”的治理氛围,让城市治理更具韧性和生命力。

超大城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,没有“标准答案”,但有“价值导向”,那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。从精细化治理破解“微难题”,到科技赋能提升“新效能”,再到多元协同凝聚“大合力”,每一步探索都在为超大城市治理注入新动能。未来,唯有持续创新治理理念、优化治理方式,才能让超大城市在快速发展中保持“烟火气”与“秩序美”并存,绘就人人向往的幸福生活图景。

编辑:李云霄

声明: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、七一网的作品,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,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;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。